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新型化工原料、食品、化妆品添加剂的不断涌现,人们承受的压力不断上扬,免疫平衡受到破坏,以及激素水平、内分泌变化、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好发于头皮、眉弓、鼻唇沟、面颊、耳后、上胸、肩胛间区、脐周、外阴和腹股沟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褶皱部位。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
目前研究发现在遗传性皮脂溢出体质基础上继发卵圆形马拉色菌、痤疮棒状杆菌等病原生物的感染可引起皮脂成分改变(主要是游离脂肪酸增多)及感染性变态反应,导致皮肤的炎症反应。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
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症状初期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之后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界限比较清楚、略带黄色的暗红色斑片,其上覆盖油腻的鳞屑或痂皮。自觉轻度瘙痒。发生在躯干部的皮损常呈环状。皮损多从头皮开始,逐渐往下蔓延,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发展为红皮病。
如何治疗和护理脂溢性皮炎
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缓解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限制油炸食品、甜腻食品、奶制品的摄入,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饮食均衡;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和摩擦,少用碱性大的肥皂。
具体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如下:
1.外用药物治疗:
由于脂溢性皮炎发生部位皮肤都比较脆弱,大部分人的首选还是更温和的药物,像常用的御惠堂抑菌乳膏,草本提取温和无刺激,涂抹后可快速止痒缓解不适,一般涂抹3天左右可有效消疹修复受损肌肤。
另外常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一般一日2次,薄薄的一层,涂后需要厚涂保湿霜。开始涂药时会自觉皮肤发热,一般需要适应3~5天。好转后需改为每日1次,1个月后递减为一周2次左右才可长期维持。有少量渗出、糜烂部位可用氧化锌油或糊剂。如果红肿严重,可用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纱布叠成8层,呋喃西林刚好湿透纱布为宜,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再涂抹药膏。如果表面有较多的黄色渗出物或者痂皮,建议外涂夫西地酸(对抗金葡菌感染)。头部皮损可用含酮康唑或吡硫翁锌(ZPT)的香波洗头,外喷吡硫翁锌。
2.内用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于皮损面积大而炎症重的病例,疗程通常限于7~10天,不宜过长。
(2)雷公藤多苷适用于炎症明显、范围较大的患者。若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则效果更佳。
(3)抗生素炎症较重的脂溢性皮炎病灶内往往合并有细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时甚至出现脓疱和颈淋巴结增大。适当应用抗生素有好处,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4)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B,长期内服,对本病可能有一定好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qimingxing.net/tpszzmz/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