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广州的文先生,最近就因为爱吃鱼,体内“长满了虫子”!
究竟咋回事?
近日,他深夜腹痛难忍,被紧急送医抢救。
医生检查发现,文生患有急性胆源型胰腺炎,胆红素一度高至umol/L(正常值17.1umol/L)。
而令人意外的是,治疗过程中医生竟从其鼻胆管里引流出数十只瓜子样的“活虫”,有的甚至还在窜动!
医生
就是这些从鼻胆管中引流出来的虫子,令患者腹痛难忍。虫子是几毫米的,有些是黑色有些是黄色,“喂”得还挺肥。
不禁想知道,好端端的,文先生体内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虫子?
原来啊,文先生平日里喜欢吃鱼,尤其喜欢生吃。
每逢亲友聚会,他都要点上几盘切得薄透的生鱼片,再跟油、姜丝、葱丝、荞头丝、薄脆片等捞起,软滑生香,停不住口。
医生表示,文先生体内的虫子是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当人们吃了卫生不达标、或未熟透的生鱼虾时,它便悄悄潜伏进人体。
好在,经过治疗,文先生体内的虫子被清除,他也表示,自己再也不敢生吃鱼鲜了!
安全科普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
肝吸虫的幼虫通常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体内,人们常吃的草鱼、鲤鱼等食物也可以携带。
一旦幼虫被人吃进去以后,将会在人的肠道里孵化并爬进胆管内安家。这种寄生虫的成虫通常寄生在人体的肝脏还有胆管里,能够长时间存活,严重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吸虫着实可怕!由于我们肉眼看不到,它们就可以隐藏在淡水螺和淡水鱼体内,利用身形微小的优势,随时准备“入侵”人体,让人防不胜防!
但,只要我们大家防范得当,肝吸虫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只要我们大家管得住嘴,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吃鱼生,不吃生食,吃熟食!”肝吸虫就难以伤害我们。
如果你一定要吃鱼生,应做到:尽量少吃淡水鱼鱼生;切鱼时要做到一种鱼一个砧板。
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冷链食品频繁被查出携带新冠病毒,我们吃进嘴里的东西更要慎之又慎!
除肝吸虫外,生活中我们也要小心其它寄生虫。因为,它们也总爱借着它们那难以被人察觉的“小身板”,隐藏在溪水、各种食物、宠物中,伺机侵袭人类。
下面这些典型的寄生虫,大家一定要严防死守!
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够注意生活卫生,注意给衣物、家具等生活物品定期消毒、驱虫。
??????
安全专题●●
点击下方蓝字↓↓↓看更多内容
溺
水
|高发时段安全游泳溺水误区智慧救援
|危险水域水上交通六不一要溺水自救
|汛期防溺乘船安全错误救援离岸流
|暴雨洪水防溺四知溺水征兆游泳抽筋
消
防
|居家消防致命浓烟油锅起火厨房火灾
|消防设施电动车火灾充电宝自燃山火
|火场逃生爆炸逃生公交火灾煤气爆炸
|高楼逃生粉尘爆炸燃气泄漏汽车火灾
交
通
|车辆盲区雨天行车雪天行车隧道行车
|荷氏开门拒绝超载酒驾醉驾被酒驾
|爆胎逃生疲劳驾驶被困车内大巴逃生
|斜坡停车系安全带骑车安全儿童锁
自
然
灾
害
|台风预警防台抗台防尘卷风躲龙卷风
|暴雨预警暴雨出行山体滑坡泥石流
|防汛抗洪山洪逃生海啸逃生强对流
|雾霾来袭地震逃生避雷防雷沙尘暴
防
骗
|高考防骗诈骗手段“亲属卡”诈骗
|疫情诈骗“兼职”诈骗“美人”陷阱
|电信诈骗“车库”诈骗反套路套路贷
|常见套路“红包”陷阱网络诈骗
|开学诈骗“指纹”骗局“朋友圈”陷阱
▍素材/图片来源:健康广东、环球网等,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仔仔
▍邮箱:lijing
cse.edu.cn“在看”点一下,
生鱼片好吃,但健康更重要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qimingxing.net/tpszdzz/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