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耳鸣、听力下降出现后,不适者需要做很多检查。这些检查很多在个人看来是没有用的,让自己感觉上了当。事实上,根据描述、以往经历、表现确认耳鸣一般不困难,但为了明确耳鸣产生的原因,便有必要针对性的做一些检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耳鸣患者可以选择哪些听力检查?它们的结果又代表什么意义?
简单的说,我们的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中耳将声音传入内耳,内耳耳蜗将声音由振动信号变成电信号;之后通过听神经传进大脑。
01
音叉检查
振动音叉后,将其放于距外耳道口约1cm处检测受试者能否听到振动音。音叉未碰到受试者时的检测为"气导",置于受试者骨面上进行检测为"骨导"。根据气导和骨导哪个响度更响,来初步定性判断听力是否有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降。
02
纯音听阈测试
定量判断听力是否有下降的常用测试方法,并可了解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降。像颜色有赤橙红绿等,声音也有各种频率,通过听力设备可记录各个频率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听阈)。各个频率的听阈算出平均值,25dBHL为正常,45dBHL为实用听力,如果45dBHL就表示听力损失比较严重了。
03
声阻抗检查
是测试中耳功能的常用检查,可以客观判断什么原因造成的听力下降,并提示为哪种类型的耳聋(如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等)。
04
耳声发射检查(OAE)
提供了一种直接了解耳蜗,特别是外毛细胞机械活动状况的窗口。耳声发射反映内耳的功能(类似电话机),内耳除了可以接电话,还可以打电话,它会传出信号来,被称为耳声发射。
如果外耳道测到耳声发射信号(如新生儿的听力筛选)时,一般认为内耳正常。耳蜗植入前一定要做这个检查。但是耳声发射只能提示内耳功能基本正常,相当于电话机正常,等同于电话线的听神经未必正常,而“电话线”有问题信号也无法传进大脑感知声音。也即耳声发射反映出耳蜗不仅能被动地感受声音信号,而且还具有主动产生音频能量的功能。
05
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和听性脑干反应
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和听性脑干反应(ABR),这两个检查是通过给受试者不同的声音信号,记录大脑脑电图对声音的反应,进而来判断能否听到声音,能够听到多少大的声音,一般用于婴幼儿或者外伤工伤鉴定。
06
耳蜗电图(ECochG)
可记录耳蜗及听神经的波形,从而了解内耳及听神经的功能,了解到底是“电话机”坏了还是“电话线”坏了,是怎么坏的。
07
掩蔽实验
一个声信号如果与一种噪声同时出现,它将变得微弱或完全听不清楚,即是说信号的听阈提高了。这就是掩蔽效应,噪声掩蔽了信号。掩蔽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噪声和信号在频率上的关系。一般说,信号与噪声的频率越接近,掩蔽也越大,且低频噪声对高频信号的掩蔽常大于高频噪声对低频信号的掩蔽。
08
全身系统其它的检查
因为引起耳鸣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一般常常也与全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颈椎病、内分泌紊乱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必要时需要到内科、外科、神经科、精神科进行相关系统的检查。
除了以上的检查,有时还需要通过耳鸣诊断级别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耳鸣诊断级别
1级:耳鸣的响度极微,似有似无;
2级:耳鸣响度轻微,但肯定能听到,仅在安静的环境中出现,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如睡眠)和工作;
3级:耳鸣较响,一般环境中均能听到,但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干扰;
4级:任何环境中均能听到耳鸣,并且影响睡眠,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有轻度干扰;
5级:耳鸣很响,有吵闹的感觉,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并开始出现轻度烦躁、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
6级:耳鸣极响,相当于患者体验过的最响的环境声(如飞机起飞时的声音),终日被耳鸣所困扰,无法睡眠,并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检查,基本就可以判断出耳鸣的类型,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无论对于什么类型的耳鸣,最好遵循血管+神经双效调理的原则,只有血管微循环通畅,内耳神经功能正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耳鸣问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qimingxing.net/tpszdby/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