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诊的时候总会遇到为了宝宝的湿疹搞得焦头烂额的家长。确实,湿疹瘙痒起来影响宝宝睡眠,还会让他们抓花可爱的小脸蛋,继发感染甚至遗留疤痕,而且病情还容易反复,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就像一场艰难的持久战。
要想更好地对付湿疹,我们首先要对它有清晰的认识。
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婴幼儿湿疹则包括了一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皮肤病,其中最多见的类型是特异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多分布于两侧面颊和额部以及头皮的湿疹样皮炎、剧烈瘙痒。1岁前发病者约占所有患者的50%,在发达国家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而在我国年一项大样本调查显示儿童患病率已达12.94%,且近年来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婴幼儿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平衡,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等。还有研究认为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在湿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根据婴幼儿湿疹的特点和可能的病因,结合《湿疹诊疗指南(年)》和《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以及国外相关文献,我们在这里给同宝宝湿疹作斗争的家长们提供几招。
一、制订作战计划
湿疹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宝宝的生活质量和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尽可能减少所使用药物的副作用。要充分控制包括瘙痒在内的湿疹发作的各种症状,最好的途径就是维持皮肤的含水量、修复皮肤表皮屏障和控制皮肤炎症。而这些途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个家庭从重视每日的护理做起,结合宝宝自身的症状和每种治疗方法的适用情况,制订属于自己宝宝的计划。在制订好计划之后,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要对治疗方案有一定的耐心,过分急躁、频繁更换治疗药物并不能更快地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二、选好作战武器
1号武器是沐浴。沐浴有助于清除或减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降低继发感染的机会。但洗浴又是一把双刃剑,过度洗涤会导致皮肤屏障损伤。因此,家长要注意沐浴的几个细节:(1)水温不宜过高,一般选用40℃以下的温水。水温太高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皮肤水分蒸发,让皮肤更加粗糙、干燥,甚至引起表皮脱落,刺激皮内神经末梢,导致瘙痒加重。(2)洗澡不宜过勤,时间不宜过长,国外文献和国内指南都建议一般不超过15分钟,每日1次或两日1次。洗澡时间过长会增加皮肤粘膜屏障受损的机会和水分流失的时间。(3)选用低敏无刺激不含香料的洁肤用品,pH值最好接近表皮正常生理(pH值约为6.0),并且适当减少洁肤用品的使用次数。
2号武器是保湿。保湿剂、润肤剂可以延缓水分流失,还能提供暂时的保护,促进皮肤修复过程。保湿剂包括凡士林、甘油、蜂蜜、透明质酸等等。目前市面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婴幼儿保湿产品,制作成不同剂型,最常见的是油膏型和霜剂型。虽然油膏保湿作用稍强,但没有证据显示哪一种类型更好,最重要的是选用适合宝宝自身皮肤的类型。值得提醒的是有研究显示,葵花籽油和橄榄油虽然可以让皮肤水润,却也可能影响肌肤的保护层导致湿疹爆发,因此不建议选用含这两种成分的保湿剂。保湿、润肤至少每日2次,沐浴后是使用保湿剂和润肤剂的最佳时机,不过保湿效果会随皮肤的角质细胞正常脱落而消失,故其使用应不局限于沐浴之后,可重复多次。
3号武器是外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湿疹的一线疗法,糖皮质激素的强度可分为7级,婴幼儿湿疹一般选择最弱效、弱效或中效制剂,如2.5%氢化可的松乳膏、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0.05%地奈德乳膏等。许多患儿家长对外用激素存在很大的顾虑,甚至拒绝使用。但实际上使用弱、中效制剂安全性良好,皮肤吸收非常少(一般为1%-2%),系统吸收更少,短期使用获益大于风险。当然,外用激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擅自停药或加量滥用。
其他的外用药物还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软膏)、外用抗微生物制剂(莫匹罗星软膏)等,具有抗炎和控制继发感染等作用,根据宝宝湿疹的实际程度选用。
三、必要时重拳出击
一旦湿疹难以控制,病情进展严重,出现各种并发症时,需要果断重拳出击,开始系统治疗。系统治疗包括:(1)抗组胺药:对于瘙痒明显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的湿疹,可以服用抗组胺药。其中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有助于改善瘙痒和睡眠。不过要注意大部分抗组胺药不宜在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时期使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较为安全的抗组胺药物,或者选择其他替代方案,比如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也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2)系统抗感染药物:病情严重或已证实继发感染的患儿,可短期使用抗感染药物,疗程约1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发生感染时单独使用润肤剂而无有效抗炎治疗,将显著增加病毒和细菌传播的风险。(3)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果实在不幸遇到病情严重至其他药物和常规疗法难以控制的情况,可以短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但这两种治疗都可能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应该慎用,并且在医生指导和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才能应用。另外,虽然紫外线疗法对于顽固性湿疹有较好的疗效,但并不适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
四、细节影响成败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治疗方法,日常护理细节也会影响湿疹的治疗效果。首先是环境的管理,日光、炎热、寒冷干燥的环境都可以使湿疹病情加重,所以有条件的话,室内环境应调节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其次要注意减少尘螨、花粉、粉尘、镍等常见过敏原的接触,注意经常通风、洁净空气、选用纯棉的衣服和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还要避免宝宝过度地抓痒,勤剪指甲,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必须提到的一点是,有一些妈妈担心自己吃了高蛋白食物(奶类、坚果、海鮮、蛋类、豆类等),会导致母乳喂养的宝宝长湿疹。但是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明确的关系,而且临床上有部分妈妈限制了自己的饮食后,宝宝湿疹改善的效果也并不明显。不过如果宝宝本身对牛奶、鸡蛋过敏,则可能是婴儿期湿疹的诱因,但半数以上在5岁前就能缓解。
同婴幼儿湿疹作斗争并不轻松,需要医生和家长相互协作,家长们在家要注意观察宝宝病情,及时向医生反馈,复诊和随访也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宝宝耐心呵护。另外,不要迷信偏方,切勿随便给宝宝涂抹各种成分不明的中草药。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LyonsJJ,MilnerJD,StoneKD.Atopicdermatitisinchildren:clinicalfeatures,pathophysiology,andtreatment.ImmunolAllergyClinNorthAm,,35(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44(1):5-6.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分会.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50(11):-.
DanbySG,AlEneziT,SultanA,etal.Effectofoliveandsunflowerseedoilontheadultskinbarrier:implicationsforneonatalskincare.PediatrDermatol.,30(1):42-50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qimingxing.net/tpszdby/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