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你会发现孩子的皮肤问题不断,下面几种情况,你的孩子有过吗?让我们一起来帮他应对吧。
1皮肤干燥症状:宝宝的皮肤一到冬天就变得很干,脱衣服的时候会掉皮屑,用手一挠就是一道白印。原因:1.儿童期皮肤腺分泌的皮脂相对较少,所以比成人的皮肤更容易干燥。2.孩子的皮肤含水较高,气候比较干燥的时候,若不适当保护,皮肤容易失水,失去光泽,干燥而粗糙。过分干燥的皮肤还会出现瘙痒和脱屑的症状。
对策:保湿。由于皮肤干燥与皮肤失水有关,所以护理要点就是防止皮肤水分丢失。给孩子洗完澡后,要用柔软的毛巾将孩子的皮肤轻轻擦干,趁皮肤潮湿时,尽快将保湿润肤品均匀涂抹于全身,以锁住皮肤水分。秋冬季天气干燥,保湿润肤品每天至少使用两次,早晚各一次。擦润肤品时别忘了用手揉一揉,让它充分吸收。孩子的保湿润肤品要选择儿童专用的产品,刺激性较小,比较安全。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也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2嘴唇起皮症状:嘴唇红红干干的,起皮,嘴唇周围的皮肤也发红、发干了。 原因:舌舔皮炎。发病原因与孩子缺乏维生素和舔吮口唇的不良习惯有关。孩子不爱吃饭、偏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唇黏膜就会出现干燥症状,干燥会使孩子去舔,而反复舔吮口唇会使唇黏膜皮肤脱水,加重干燥症状。对策:均衡饮食,纠正不良习惯。饮食以清淡为宜,让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还可以补充些多种维生素。每次饭后和吃完水果以后,要及时给他用清水洗一洗口周皮肤,减少菜汤和果汁对皮肤的刺激。纠正舔唇的不良习惯,孩子懂事后,可以在孩子衣服口袋里准备一支金霉素眼膏,告诉他嘴唇干燥、不舒服的时候不要用舌头舔,可以随时掏出金霉素眼膏涂一涂。金霉素眼膏滋润性很强,可以有效缓解口唇的干燥和不适。3生冻疮症状:冻疮的典型表现是,孩子的手脚冰冷,并在手指、手掌侧缘、足趾、足跟、足外侧缘或耳廓等部位出现一块块的紫红色水肿性斑块,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受热后瘙痒加剧。严重时可在表面出现水疱或血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留有色素沉着或疤痕。 原因:又冷又湿,导致冻疮。是孩子过度暴露于寒冷及高湿度环境所致。冻疮的发生与遗传相关,具有体质的易感性,当孩子穿着过少,在室外玩耍的时间过长,手套、鞋或袜子湿了没有及时更换,或衣服、鞋太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时,都容易诱发冻疮。 对策:活血化瘀,预防复发。1.治疗
可以用中药红花、桑叶、甘草各12克煎水外洗,每天两次,然后外用冻疮膏。如果局部皮肤破溃则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可以外用一些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2.预防
出门前检查孩子的帽子及手套是否戴好,孩子的内衣、鞋垫及袜子是否潮湿,湿了要及时更换。孩子的衣服要宽松一些,过紧的衣服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冻疮。在外面玩耍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下雪天或室外温度低于0℃时更要注意。天气好时,可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以改善四肢的血液循环,提高孩子的耐寒能力。
4长湿疹(特应性皮炎)症状:本病最好发于孩子的面部、头皮及耳根部,表现为对称性红斑、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鳞屑,严重时出现红肿、小水疱、糜烂及渗出等,严重时躯干、四肢、手足背、乳头甚至口唇部均可受累。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双肘窝、腿窝及颈部等皱褶部位会逐渐出现典型的肥厚性苔藓样皮疹。 原因:秋冬季是湿疹高发季节。湿疹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不是很清楚,遗传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因素与其发生有关。特应性皮炎的孩子由于遗传的皮肤脂质异常,导致其皮肤异常干燥和粗糙,尤其在秋、冬等干燥的季节更为明显,从而引起严重的瘙痒。对策:过分干燥的皮肤屏障作用差,皮肤更敏感,更易引起过敏,因此保湿润肤对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孩子非常重要。1.保湿
可以每天洗澡,但洗澡水温不要过高,以35℃~37℃为宜;每次洗澡时间不要过长,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浴液、香皂不要多用,每周用1~2次即可,否则会加重皮肤干燥。洗澡后,尽快将保湿润肤品均匀涂抹全身,以锁住皮肤水分。如果孩子同时还在外用药膏,一定要先抹药膏后抹润肤品,否则会影响药物吸收。
2.用药、冷敷
流水糜烂时尽快就医,要用3%硼酸水冷敷,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冷敷可以很快减轻皮肤的水肿和渗出。冷敷后,局部可以配合外用氧化锌软膏。渗出减少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5鼻子擦脱皮症状:长时间流鼻涕后,因为不停地擦鼻涕,鼻子下面的皮肤发红、脱皮,因为疼痛,孩子会不让人碰那儿。原因:皮肤受鼻涕和摩擦刺激。孩子流鼻涕时,鼻子下面的皮肤发红是由于擦鼻涕时对皮肤造成损伤以及鼻涕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对皮肤的刺激所致。 对策:保护皮肤,治疗疾病。经常用水清洗后要在鼻子下方涂抹润肤油,因为润肤油可以将鼻涕和皮肤隔开,避免鼻涕对皮肤的刺激。擦鼻涕的纸巾或手绢要干净、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如果发现皮肤发红了,可以外用金霉素眼膏。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老流鼻涕是不正常的,可能是感冒了或患有鼻炎、鼻窦炎,不能任其发展,要及时看医生,只有找到流鼻涕的原因,才能根本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自山东学前教育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qimingxing.net/tpszdby/1324.html